科普慕课|人类找寻系外行星的N种方法
人类对宇宙中其他世界的追寻,曾是哲学与科幻的疆域。然而,在过去短短三十年间,这一追寻已演变为一门精密的观测科学。
人类对宇宙中其他世界的追寻,曾是哲学与科幻的疆域。然而,在过去短短三十年间,这一追寻已演变为一门精密的观测科学。
浩瀚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现有最普遍接受的宇宙模型表明,宇宙70%的能量是暗能量,25%为暗物质,剩下5%则是普通物质,包括恒星、行星、星系等可见天体。其中,暗物质通过引力把星系和星系团聚在一起,而暗能量被推想为影响宇宙加速扩张的最大因素。
现代宇宙学告诉我们,万物始于约138亿年前一个炽热致密的奇点——宇宙大爆炸。随后宇宙不断膨胀冷却,在38万年后释放出第一缕光,形成了至今仍可探测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如同宇宙的婴儿照,蕴藏着星系形成的秘密。更关键的是,科学家发现宇宙仍在加速膨胀。
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峻指出,这些看似寻常的“飞羽足迹”,正借助公民科学的力量成为生态研究的重要数据。目前,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已收录1300多种鸟类,普通市民的观测数据持续为科研成果提供支撑,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由此迎来“全民参与”的全新发展阶段。
日前,由中国水利学会、光明网联合推出的水科学大讲堂邀请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AI首席专家韩炳涛针对AI发展进行直播分享。水科学大讲堂是中国水利学会主办的水科学科普品牌活动,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增强水利行业及全社会科学爱好者对涉水前沿科学技术的关注和了解,提升全